預防毒蘑菇中毒,這些事你該知道
在我國,從初夏到深秋都能看到蘑菇的身影,一般在夏秋季是蘑菇茂盛生長期,毒蘑菇中毒時有發(fā)生,近年來,我國多個區(qū)域蘑菇中毒發(fā)病增加明顯。
進食毒蘑菇后可出現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也可出現幻聽幻視等精神癥狀,還可導致肝腎損傷,引起死亡是毒蘑菇中毒的嚴重結果。
一、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后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其中大部分屬于擔子菌,少數屬于子囊菌。世界范圍內已報道的毒蘑菇約有1000種,我國目前已報道480種。
二、毒蘑菇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種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種毒素,對人體造成的損害也有所不同。常見蘑菇中毒有7個臨床型,分別是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除此外還可造成其他系統(tǒng)臟器損傷。在實際的中毒案例中,還有患者食用了多種毒蘑菇,中毒癥狀更為復雜。
三、我國毒蘑菇中毒特點
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監(jiān)測顯示,我國毒蘑菇中毒具有五大特征:
1)報告事件病死率高達20%;
2)地域性強,以西南部云南、貴州、四川等最為嚴重,近年湖南、浙江增加迅猛,其他地區(qū)均有發(fā)生;
3)發(fā)生時間集中,主要發(fā)生在夏秋季6?9月份,其中以7?8月高發(fā);
4)毒物譜相對集中,在我國造成中毒的毒蘑菇種類主要集中在鵝膏屬、環(huán)柄菇屬、盔孢傘屬、紅菇屬、青褶傘屬、粉褶菌屬、樁菇屬、粉末牛肝菌屬等,致命的毒蘑菇主要包括可造成急性肝損害型的鵝膏屬、環(huán)柄菇屬、盔孢傘屬及造成橫紋肌溶解型的亞稀褶紅菇。其中鵝膏屬的毒蘑菇和亞稀褶紅菇造成的中毒死亡人數占我國毒蘑菇中毒死亡總人數的95%以上;
5)家庭聚集性,80%的中毒發(fā)生在家庭,因毒蘑菇中毒家破人亡的案例不時見于媒體。
四、毒蘑菇中毒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毒蘑菇識別困難、中毒后果嚴重,杜絕食用毒蘑菇是毒蘑菇中毒防控的關鍵。
(一) 預防為主,加強科普宣傳
針對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暴露人群、不同時間開展針對性科普宣傳。通過各種宣傳方式,依靠政府、醫(yī)務人員、教師等針對各地特有的毒蘑菇種類開展科普宣傳。做到“知、信、行”一體,即普通百姓知曉毒蘑菇危害的嚴重性,相信科學知識,做到不采食野生蘑菇;不購買來源不明、辨識不清種類的野生蘑菇;不食用混雜的野生蘑菇等。
(二)監(jiān)管部門加強管理
制定科學、可行、有效的管理措施,指導、監(jiān)督銷售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農貿市場、流動攤販等售賣的野生蘑菇,發(fā)現種類不明、來源不清、疑似有毒的野生蘑菇應及時禁止銷售并收繳銷毀,以最大限度降低市售野生蘑菇的中毒風險。
(三)進食疑似毒蘑菇,及時就醫(yī)
如發(fā)現疑似毒蘑菇中毒,患者應及時就醫(yī),如果有食用的野生蘑菇圖片和/或剩余蘑菇樣品,請一并帶到醫(yī)院,可以幫助醫(yī)生準確的判斷毒蘑菇種類和中毒類型并針對性實施救治。醫(yī)院應及時向轄區(qū)衛(wèi)生行政部門和疾控中心報告,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進行中毒事件的處置和病人救治。
來源:健康中國